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钱币学会 > 学会动态

中国钱币文化访欧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时间:2014年09月29日 来源:中国钱币学会

  为庆祝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并进一步加强中法、中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应“法国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及“奥地利奥中文化艺术友好交流协会”的邀请,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对外友协)牵头,中国钱币学会、外交部集币协会、中国民俗钱币学会组织,北京市钱币学会、货币文化信息学会(澳门)参加的,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洲部副主任张若宁为团长的“中国钱币文化访欧交流团”一行18人,于2014年9月23日至29日对法国及奥地利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期间与法国及奥地利的有关钱币学术组织及专家开展了广泛的钱币学术交流活动。

  此次赴欧开展钱币文化交流,时间虽然很短,但因为被列入了官方的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并获准使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专用logotype。同时,有对外友协的领导带队,外交部集币协会的秘书长也亲自参加。因此,规格较高,主题明确,内容充实,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参观法国国家图书馆币章部并进行学术交流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法国最大的图书馆,同时也是一个博物馆,钱币收藏方面仅次于大英博物馆,与俄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号称西方世界钱币收藏最丰富的三大博物馆。9月25日,新任币章部主任Duyrat女士及原主任蒂埃里先生接待了我们,在蒂埃里先生的陪同讲解下,代表团参观了币章部的有关钱币展览。后在蒂埃里先生工作室就该馆收藏的部分中国古代民俗钱币实物进行了现场鉴定,指出了其中的部分赝品。下午,在巴黎第七大学正式举行了中法钱币学术研讨会。中法各有两位代表发言,王永生、陆昕作为中国代表分别就丝绸之路钱币及民俗钱币作了专题发言。法国代表蒂埃里先生及Lycee Jankowski女士分别就法国图书馆收藏的民俗钱币以及的有关中国的钱币文献资料作了介绍。发言结束后,大家还就有关丝绸之路钱币的概念以及民俗钱币的外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晚上,在原诺贝尔巴黎故居礼宾厅,举办了鸡尾酒会。中法代表在酒会上就研讨会上探讨的内容继续进行了交流。

  第二天(26日)上午,代表团部分专业人员又小范围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币章部的蒂埃里先生、Lycee Jankowski女士在巴黎第四大学召开了学术座谈会,蒂埃里先生就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有疑问的民俗钱币,与中国专家进行了探讨。以陆昕为代表的中国民俗钱币学会的专家一一作了解答。

  二、参观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钱币部

  欧洲之行的第二站是参观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钱币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维也纳环城大街旁边,与自然史博物馆隔广场相对,风格完全一致,宛如姊妹馆,都是由统治欧洲近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于1872年出资兴建,1891年建成开馆。艺术史博物馆收藏了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艺术珍品,是世界上收藏美术和装饰艺术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号称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馆藏的40多万枚珍贵的古代钱币几乎可以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相媲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按时间顺序参观了钱币展览。从公元前六世纪最早的吕底亚琥珀金银币、雅典猫头鹰银币、罗马金币、凯尔特钱币,直到哈布斯王朝铸造的大型泰勒银币,串联出一幅清晰、完整的西方货币发展史。钱币馆有两个展柜陈列有中国钱币,其中有三件为赝品,分别是先秦时期的布币、齐国的四字刀币以及一幅五铢铜范,均为清末古董商人的作伪,系由传教士从中国收集后捐给博物馆的。我们向讲解员详细作了说明,并赠送了中国钱币博物馆方泉斋服务部制作的“福寿双至、十泉十美”装帧册。

  三、参观奥地利国家造币局并举行座谈

  参观奥地利国家造币局并举行座谈是此次钱币文化交流活动的最后一站。奥地利造币局是欧洲仍在运行的造币厂中最古老的一家,起源于1194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后,奥地利公爵里奥波德五世用囚禁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狮心王理查)所获赎金铸造银币而设立,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仍是奥地利共和国唯一的国家造币厂,始终以技艺精湛著称于同行。在会议室奥地利国家造币局负责人向我们简单介绍了造币厂的历史,并展示、播放了他们生产的精美纪念币。除了铸造传统的金银币外,还生产贵金属彩色纪念币。大家熟悉的维也纳爱乐乐团金银币系列就出自该造币厂。近年又新开发了哈布斯堡王朝皇冠系列金币、欧洲传说系列银币以及今年新推出的史前生物系列,都深受藏家的喜爱。座谈中大家还就金银币的防氧化、纪念币的发行量以及纪念章的生产设计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