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刘庆柱:汉代王侯墓与财富随葬 ——中国钱币博物馆“钱博讲堂”活动纪要

时间:2016年03月28日 来源:钱币博物馆

  2016年3月22日下午,中国钱币博物馆“钱博讲堂”首次活动在馆报告厅举办。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做了题为《汉代王侯墓与财富随葬》的讲座。此次活动由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主持,来自社会各界的八十余名研究者、爱好者聆听了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刘先生首先对西汉王侯墓的考古发现状况作了总体讲述,并依次深入浅出地梳理了目前已发掘并发表资料的两汉诸侯王、王后墓及列侯、列侯夫人墓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信息。

  然后,刘先生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作为切入点,结合其他墓葬,分别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对西汉时代王侯墓财富随葬问题的一些思考。其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尤其是最为社会关注的黄金货币及钱币的出土数量、位置等基本情况。其二,分别对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麟趾金、金饼和钱币的形制特征、性质、随葬位置及文献记载做了解释,通过区别西汉诸侯王墓财富随葬情况,推究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状况,并据此研究古人思想理念的变化。三是探讨了关于货币(财富载体)与非货币(纪念币)的区分问题,刘先生认为,西汉诸侯王墓陪葬财富中,金饼、金版、铜质钱币属于具备实用价值的钱币,是诸侯王身份地位及财富的体现;而麟趾金、马蹄金是皇帝赐给王侯的“纪念币”,不存在货币概念;泥半两、泥饼及陶麟趾金等均为象征性的钱币,这些“钱币”的出土说明汉代模型器的逐步盛行。

  最后,刘先生以《晋书·索琳列传》记载为索引,对汉代诸侯王墓与财富陪葬问题作了总结,认为汉代随葬真金白银是具有“法律依据”的,汉代的财富观念也具有“学理支撑”。此外,刘先生还结合从奴隶社会至当今祭祀风俗的变化,提到财富的物化载体——“钱”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经济决定政治,物质生产决定社会”的永恒规律,并鼓励大家在日常学习中要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以科学的思维研究历史。

  讲座结束后,听众分别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刘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刘先生逐一作了解答。近两小时的讲座,听众不仅获得了最新的学术动态,也为刘庆柱先生科学严谨、谦逊勤奋的治学精神所感动,均表示获益匪浅。另外,中国钱币博物馆还为到场听众免费提供了馆刊《中国钱币》杂志。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